對醫師來說,雖然我算是個很客氣的病患家屬,但卻是個容易讓醫師覺得有些壓力的家屬,因為我在父親的治療上有一定的堅持及主張。我很尊敬醫師,但因面對癌症治療不僅僅只是單純面對生理疾病的問題而已,我想,我應該比醫師更了解我的父親,所以,我會將我所考慮及擔憂的東西很誠懇的與醫師討論各項可行性,故父親的治療療程並非依照一般正常的方式來進行。在父親的治療流程上,我很貪心,我會儘量評估4個項目的權衡得失來進行藥物流程的選擇:

1.健保局的給付流程及範圍(抗癌是一段漫長的道路,除非家境很好,否則對每個家庭而言都是很大的經濟負擔。父親罹癌後我很感謝健保制度,看著每次藥單上驚人的金額我常想如果沒有健保,爸爸及我們不可能撐到現在!

2.父親的生理狀態(年齡、體力、食慾…等)

3.父親的心理狀態(堅強、恐懼、逃避、面對、樂觀、悲觀……)

4.藥物副作用嚴重度及生活品質的維持

我不確定我的選擇是不是對的,也知道之前2種藥物對他控制癌症的效果來說並無法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但我只知道,起碼父親自4月被診斷為肺腺癌4期至今已7個多月,他仍有生活品質的自由行動著,我覺得已非常幸運了!

在肺癌的治療中,通常醫師均是參考美國最新NCCN組織公布的肺癌治療準則(因該準則為經評估後對大部分人而言最佳之治療流程)並配合健保局之相關規定來執行,西醫的第一線化療大都傾向於「積極的治療」方式,因此第一線化療會建議同時併用2種化療藥物【鉑類+其他的化療藥---如健擇(Gemcitabine)、歐洲紫杉醇 (docetaxel)、溫諾平(Vinorelbine)或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或>70歲以上可選擇鉑類+愛寧達】。第二線以上才可以選擇標靶藥物(艾瑞莎或得舒緩)或單純使用愛寧達。另在治療選擇上醫師除了參考表準流程外,醫師的建議也會與其個人的觀念及臨床經驗有關,如有的醫師會認為對待癌症應採取不間斷的積極治療而不讓癌症有喘息機會的方式,然有的醫師會認為應治療一段時間後就休息,待復發後再進行治療。不管哪種方式我認為都是對的,因為醫師不是神也只是個人,他能獲得的資訊本來就有限,他也僅能從有限的資訊裡去盡量作最好的選擇及判斷。

如以我父親的治療為例,因他年齡已超過70歲,我考量他能承受化療的體力可能較年輕人為差一些,加上最重要的是父親的心理狀態----他"覺得"自己應該要做「西醫正統治療」(因如果完全不做西醫治療他會覺得自己沒有治療過),但卻又十分恐懼化療的副作用,因此,在第一次化療藥物的選擇上,我與醫師商量僅以口服溫諾平即可(該治療方式並非大部份醫師都認同之方式,因為我選擇了較溫和但也可能治療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理想的方式,事實證明該治療對父親而言也僅能達到「穩定」,而非「腫瘤明顯縮小的『有效』」,但我很滿意這樣的結果了,更感謝父親的主治醫師一直以來對我們的包容及體諒);第二線藥物的選擇上,即使我知道父親使用標靶藥物的有效性不高(因父親曾自費檢測EGFR基因顯示應該無突變,但我並未讓他知曉此事斷了他的希望),因考量父親的心理仍未準備好,對副作用仍非常恐懼及擔憂,且他一直對標靶藥物有很大的期待(他的個性如果沒試過傳說中最好的藥他也不會甘心),故仍心有期待的希望是之前基因檢測有誤而選擇使用服用艾瑞莎;至於第三線藥物,我仍以父親的心理狀態及維持他的生活品質為主要考量點,因不能排除父親為肋膜癌患者(愛寧達為目前核准肺癌用藥裡唯一對肋膜癌較有療效之藥物),並考量愛寧達之副作用可能較少,且3個星期才注射1次較不影響其日常生活之進行,故才選擇愛寧達。

即使我是學醫護相關的,但我並不十分認同西醫玉石俱焚治療癌症的方式,我個人仍認為在做癌症的治療選擇時,在心理健康及生活品質的維持比努力去殺死癌細胞來的更為重要,因為我深信很多人並不是讓癌症殺死的而是被自己嚇死的!我的伯母也是肺腺癌過世,但卻比醫師預期的多活了9!因為我伯母在罹病的前8年裡根本毫不知情自己的病情,所以仍然輕鬆自在的「過生活」,但因爸爸沒有像伯母那樣「好騙」,然心理又無法樂觀的承受所有的結果,所以就活的辛苦多了!即使如此,我仍不放棄灌輸父親一個觀念希望他能樂觀的「過生活」:「癌細胞也是自己的孩子,只是他變壞了,然他會變壞是因為身為父母的我們從未好好的善待他啊!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幸變壞了身為父母的你仍會無怨無悔的愛著他,那為什麼要拼命的去殺死癌細胞而不是努力的和他和平共處並教他變好,他也只是想活下去而已阿!」

「如何與癌症好好相處」反而是我在幫父親選擇治療方式的中心思想,故在治療的選擇上究竟該怎麼走就端看病患及家屬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就比較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了!

 

祝願  所有罹癌的人都能平安、健康、喜樂、無苦痛

  所有罹癌家屬都能勇敢、堅強、順心、無憾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maya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